博宝艺术家 > 艺术家 > 陈鸿寿个人官网
销售作品
欣赏作品
浏览
61544
分享
438
粉丝
2243
+关注
更多
—  微信扫码 参与互动  —

陈鸿寿

陈鸿寿 中国清代篆刻家。字子恭,号曼生、曼龚、曼公、恭寿、翼盦、胥溪渔隐、种榆仙吏、种榆仙客、夹谷亭长、老曼等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曾任溧阳知县、江南海防同知。工诗文、书画,善制宜兴紫砂壶,人称其壶为曼生壶。书法长于行、草、篆、隶诸体。篆刻师法秦汉玺印,旁涉丁敬、黄易等人,印文笔画方折,用刀大胆,自然随意,锋棱显露,古拙恣肆,苍茫浑厚。为西泠八家之一。有《种榆仙馆摹印》、《种榆仙馆印谱》行世,并著有《种榆仙馆诗集》、《桑连理馆集》。嘉庆二十一年为周春撰著的《佛尔雅》提写序跋。陈鸿寿于艺术涉猎广泛,而且造诣极高,为著名的“西泠八家”之一。他的篆刻出入秦汉,绘画精于山水、花卉,书法以隶书最为著名。他的书法以隶书和行书最为知名。他的隶书清劲潇洒,结体自由。穿插挪让,相映成趣,在当时是一种创新的风格。他广泛学习汉碑,尤其善于从汉摩崖石刻中汲取营养,在用笔上形成了金石气十足、结体奇特的个人面目。笔画圆劲细插,如银画铁钩,意境萧疏简淡,雄浑瓷肆,奇崛老辣。陈鸿寿的隶书较之以往的隶书具有“狂怪”的特点,说明他有创新的勇气和才能,但在结字和章法上,用笔仍然属守古法,笔笔中锋,力透纸背。编辑本段陈鸿寿书画印壶样样皆精陈鸿寿於金石书画以外,以设计紫砂壶最为人称道。他与当时的制壶名家杨彭年合作,由他或是他的朋友题铭,这种富於文人艺术的紫砂壶,以「曼生壶」知名於时,尤为後世宝爱。上海博物馆藏有三幅陈鸿寿的册页,构图相近,均以紫砂壶和菊花入画,画面简洁,清秀可爱,足见曼生嗜壶之癖。三幅画有相同的题识:「茶已熟,菊正开,赏秋人,来不来?」而此幅多附一段题识,强调杨彭年制壶之精妙,以及自己有制壶之癖,尤为难得。香港中文大学与上海博物馆、南京博物院合办「书.画.印.壶:陈鸿寿的艺术」展览,展品汇集三馆及本地公私收藏陈鸿寿的书法、绘画、篆印、砂壶作品近百项,并出版研究专刊,深入探讨陈鸿寿的生平、交游、艺事、壶作、壶铭等,旨在较有系统地介绍陈鸿寿多方面的艺术面貌和成就。清代乾隆、嘉庆两朝,考据之风盛行,训诂、文字、金石、音韵等专门学科得到突破性发展,时称「乾嘉学派」。金石学研究,历代不乏人,学术成果不断问世。西泠八家之一的陈鸿寿(一七六八──一八二二),正是其中身体力行的金石家。他出生於乾隆三十三年,活跃於嘉庆朝,至道光二年去世,恰好见证了清代由盛而衰的转捩点。

返回顶部